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6月)
第一部分2013届就业工作基本措施与服务
一、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由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和广州太阳城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于 2006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任务生。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广东中小企业培养及社会服务机构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我校贯彻落实党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就业。截至2013年9月1日,我校2013届毕业生(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为98.24%,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01%,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7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建立健全各项就业工作机制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董事会和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实施“一把手”工程,突出就业工作重要地位。我院院长与省教育厅厅长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院长与各系主任也签订《就业工作责任状》,明确就业目标,确定就业比例,分段督促检查,强化责任到人。
(二)明确“四个到位”的工作目标
1.就业机构落实到位
我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9月成立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有各系主任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各系也分别都成立了系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我院形成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协调指导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2. 人员配备落实到位
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目前配备3名专职人员,其中主任1名,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专职人员都参加过省级1次以上的培训,做到全部持证上岗。
3.办公条件落实到位
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配备独立的办公室、毕业生求职招聘信息室等。工作用房分为办公区、信息查询区、咨询服务区、招聘洽谈区,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较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
4.经费到位
我校基本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用于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市场调查、供需见面会、就业信息化、创业教育、就业研究等。
2013年,我校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支出约为30万,经费有保障。
(三)就业指导制度规范
几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就业工作考评及奖励方法(试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实施细则(试行)》,以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每当毕业季,我校下发《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就业工作日程安排》等相关指导性文件和规定,及时有效地指导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一)加强经济不发达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我们通过分析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校2013届多半的毕业生生源地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重点之一为这部份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同时指引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二)实施“三个重点三个注意”的策略。三个重点分别是:重点关注女生群体就业;重点关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毕业生就业;重点帮扶双困(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引导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回家乡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型企业就业。
(三)重点开拓珠三角地区就业市场。根据我院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联系用人单位,采取多次登门、各个突破的开发策略,开发珠三角地区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四)举办宣讲招聘会和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从2012年10月开始,我校积极邀请企业进校园,确保每周至少开展两场以上的宣讲会和招聘会。民生银行、京东商城、屈臣氏等企业先后到我校开展宣讲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我校举办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180多家企业到校招聘,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约1500多个。供需见面会的举办,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
(五)阳光助推专场招聘会
为促进我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我校选定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央国企——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11家综合实力强,能提供优质就业岗位的企业于2013年6月14日到校举行“阳光助推”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近200个就业机会。此次招聘会是我校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我校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管理试行院、系二级管理,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项目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各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和落实本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
我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项。2013年我校经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共计50个,参与项目学生数共计227人;如《工业造型形态设计及应用》、《关于大学生题材微电影创作研究》、《MERCI原创手绘品牌设计》等。通过实施创新训练计划,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实践的热情,为毕业生创业奠定基础。
艺术系唐启鑫同学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他的减震实心轮胎、多用途活动鞋、充气伞、双用皮带、爆胎防护轮胎等5项发明荣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李伟、何泽南的家用洗米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吴湛松获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二等奖。
(七)组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为帮助学生做好步入职场的准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从2月份开学起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成功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内初赛、复赛、决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五校联赛;“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就业政策海报设计大赛等。同时也按照省中心的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各类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系列讲座等活动。通过活动和讲座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求职就业的观念,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八)开展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我校通过问卷调查和单位走访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工作,了解毕业生对我院就业工作的评价和满意度,同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及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的建议,为进一步改善我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
2013届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服务综合满意度为92%;
2013届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为91.5%;
用人单位对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就业规模及结构
(一)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
系
|
专业
|
学历
|
学制
|
学生总数
|
暂缓就业人数
|
参加就业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旅游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本科生
|
4
|
104
|
1
|
100
|
100
|
酒店管理
|
专科生
|
3
|
41
|
0
|
40
|
40
|
旅游管理
|
专科生
|
3
|
25
|
0
|
24
|
24
|
艺术系
|
动画设计
|
本科生
|
4
|
63
|
1
|
63
|
62
|
广告学
|
本科生
|
4
|
90
|
2
|
87
|
87
|
艺术设计
|
本科生
|
4
|
127
|
5
|
127
|
125
|
艺术设计
|
专科生
|
3
|
76
|
2
|
68
|
67
|
信息工程系
|
软件技术
|
专科生
|
3
|
78
|
1
|
76
|
7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生
|
4
|
93
|
8
|
91
|
91
|
行政管理系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生
|
4
|
41
|
3
|
41
|
40
|
行政管理
|
本科生
|
4
|
115
|
5
|
115
|
114
|
工商管理系
|
人力资源管理
|
本科生
|
4
|
97
|
5
|
97
|
96
|
市场营销
|
本科生
|
4
|
256
|
12
|
255
|
249
|
物流管理
|
本科生
|
4
|
142
|
1
|
139
|
138
|
连锁经营管理
|
专科生
|
3
|
57
|
1
|
56
|
55
|
市场营销
|
专科生
|
3
|
194
|
4
|
188
|
186
|
物流管理
|
专科生
|
3
|
94
|
2
|
92
|
91
|
外语系
|
日语
|
本科生
|
4
|
55
|
1
|
55
|
55
|
英语
|
本科生
|
4
|
109
|
6
|
108
|
105
|
旅游英语
|
专科生
|
3
|
20
|
0
|
20
|
20
|
经济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生
|
4
|
163
|
9
|
162
|
161
|
国际商务
|
本科生
|
4
|
86
|
5
|
85
|
80
|
统计学
|
本科生
|
4
|
63
|
0
|
62
|
62
|
会计系
|
财务管理
|
本科生
|
4
|
133
|
8
|
133
|
132
|
会计学
|
本科生
|
4
|
748
|
57
|
742
|
714
|
会计
|
专科生
|
3
|
603
|
12
|
594
|
590
|
文学系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生
|
4
|
83
|
7
|
82
|
82
|
新闻学
|
本科生
|
4
|
65
|
0
|
65
|
64
|
法律事务
|
专科生
|
3
|
59
|
0
|
58
|
53
|
文秘
|
专科生
|
3
|
34
|
0
|
33
|
33
|
本科生
|
2633
|
136
|
2609
|
2557
|
专科生
|
1281
|
22
|
1249
|
1233
|
总计
|
3914
|
158
|
3858
|
3790
|
(二)2013届毕业生结构分析
我校2013年毕业生总人数为3914人,参加就业人数为3858,其中本科生2609人,专科生1249人。男生1496人,女生人2418人,男女比例约为1:1.62。毕业生培养方式均为非定向,比例100%。从毕业生生源地构成来看,来自珠三角地区生源1321人,比例为33.75%;粤北生源285人,比例为7.28%;粤东地区生源766人,比例为22.40%;粤西652人,比例为16.66%;外省92人,2.35%.
二、就业率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毕函【2013】29号文通知,截至2013年9月1日,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为95.86%(其中研究生为93.72%,本科生为94.93%,专科生为96.96%),我校2013届毕业生(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为98.24%,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01%,专科为98.72%,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系
|
专业
|
就业率
|
各系就业率
|
旅游管理系
|
旅游管理
|
100%
|
100%
|
酒店管理
|
100%
|
旅游管理
|
100%
|
艺术系
|
动画设计
|
98.41%
|
98.84%
|
广告学
|
100%
|
艺术设计
|
98.43%
|
艺术设计
|
98.53%
|
信息工程系
|
软件技术
|
97.37%
|
98.8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00%
|
行政管理系
|
公共事业管理
|
97.56%
|
98.72%
|
行政管理
|
99.13%
|
工商管理系
|
人力资源管理
|
98.97%
|
98.55%
|
市场营销
|
97.65%
|
物流管理
|
99.28%
|
连锁经营管理
|
98.21%
|
市场营销
|
98.94%
|
物流管理
|
98.91%
|
外语系
|
日语
|
100%
|
98.36%
|
英语
|
97.22%
|
旅游英语
|
100%
|
经济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99.38%
|
98.06%
|
国际商务
|
94.12%
|
统计学
|
100%
|
会计系
|
财务管理
|
99.25%
|
97.75%
|
会计学
|
96.23%
|
会计
|
99.33%
|
文学系
|
汉语言文学
|
100%
|
97.48%
|
新闻学
|
98.46%
|
法律事务
|
91.38%
|
文秘
|
100%
|
本科生
|
98.01%
|
专科生
|
98.72%
|
总计
|
98.24%
|
三、就业流向
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广东中小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就业流向来看,这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一)就业地域
截至2013年8月29日止,我校2013届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总数为2557人,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有2151人,占已就业本科生人数的 84.12%;在省内珠三角地区以外的有331人,占全校已就业本科生人数12.94% ;在外省就业的有 75人,占全校已就业本科生人数 2.93% .详情请参看下表。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
|
就业地区
|
人数(人)
|
比例
|
合计(人)
|
省内珠三角地区
|
广州
|
1034
|
40.44%
|
84.12%
|
2151
|
深圳
|
325
|
12.71%
|
佛山
|
267
|
10.44%
|
东莞
|
143
|
5.59%
|
中山
|
75
|
2.93%
|
珠海
|
56
|
2.19%
|
惠州
|
106
|
4.15%
|
江门
|
84
|
3.29%
|
肇庆
|
61
|
2.39%
|
省内非珠三角地区
|
331
|
12.94%
|
331
|
省外
|
75
|
2.93%
|
75
|
(二)单位类型分布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统计表
单位类型
|
人数
|
百分比
|
私营类企业
|
2300
|
89.95%
|
国有企业
|
71
|
2.78%
|
外资企业
|
10
|
0.39%
|
事业单位
|
61
|
2.39%
|
政府机构
|
75
|
2.93%
|
考研(升学)
|
9
|
0.35%
|
自主创业
|
3
|
0.12%
|
出国
|
13
|
0.51%
|
部队
|
4
|
0.16%
|
参加国家地方项目
|
11
|
0.43%
|
总计
|
2557
|
100%
|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图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到私营类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已就业本科生人数的89.95%,比重在各类型就业单位中最高,私营类企业是我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达2.78%,而到外资企业就业的人数较少。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达2.39%。到政府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2012年为53人,2013年达75人,占2.93%。
我校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提高学历,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我校考上研究生人数,2012年共2人,2013年共9人,数量上升。2013年研究生入学学校分别为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
我校毕业生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人数也比往年增多,出国人数2012年为7人,2013年为13人,这些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在增多。
(三)就业所属行业分析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统计表
|
代码
|
单位所属行业
|
人数
|
百分比
|
10000
|
农、林、牧、渔业
|
26
|
0.68%
|
20000
|
采矿业
|
4
|
——
|
30000
|
制造业
|
699
|
18.40%
|
40000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19
|
8.40%
|
7000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07
|
5.45%
|
80000
|
批发和零售业
|
448
|
11.79%
|
90000
|
住宿和餐饮业
|
124
|
3.26%
|
100000
|
金融业
|
348
|
9.16%
|
110000
|
房地产业
|
84
|
2.21%
|
12000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45
|
11.71%
|
130000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89
|
2.34%
|
14000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0
|
0.79%
|
150000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314
|
8.26%
|
168400
|
教育
|
277
|
7.29%
|
170000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50
|
1.31%
|
18000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22
|
5.84%
|
19000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00
|
2.63%
|
199500
|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
12
|
——
|
209800
|
国际组织
|
1
|
——
|
|
总计
|
3799
|
100%
|
|
|
|
|
注:此表格数据的整理源于2014年4月8日从大学生就业在线客户端导出的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年就业率统计,数据包含本专科就业情况,且数据处于动态变化,特此说明。
从就业行业来看,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比例最重的为制造业,占18.4%;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占11.79%;再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1.71%.从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比例不高,分别为9.16%和2.2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就业所属行业的分布情况与我校的专业设置不完全吻合。据调查,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并不高,多数从事与专业相关但不完全对口的工作。
第三部分就业质量
一、就业层次
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为中小型企业,进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考上公务员、出国留学的比例较少。
单位类型
|
人数
|
百分比
|
参加就业人数
|
2557
|
100%
|
国有企业
|
71
|
2.78%
|
事业单位
|
61
|
2.39%
|
政府机构
|
75
|
2.93%
|
考研(升学)
|
9
|
0.35%
|
出国
|
13
|
0.51%
|
(此表格统计对象为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已就业人数,统计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1日)
从就业所属行业来看,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所占比例合计41.9%,金融业所占比例9.1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所占比例2.34%,教育业所占比例7.29%。
单位所属行业
|
人数
|
百分比
|
统计总人数
|
3799
|
100%
|
制造业
|
699
|
18.40%
|
批发和零售业
|
448
|
11.7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45
|
11.71%
|
金融业
|
348
|
9.16%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89
|
2.34%
|
教育
|
277
|
7.29%
|
(此表格统计对象为我校2013届本专科毕业生已就业人数,统计截止时间
2014年
4月
8日
)
二、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我校对2013届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感到很满意的比例为12.5%,较满意的为64.5%,基本满意的为14.5%,就业满意度合计91.5%。
三、专业对口率
我校从已就业的2557名本科毕业生中选取550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其就业情况,其中,认为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完全对口的比例为26%,联系比较紧密,但不完全对口的比例为34%,偶尔用得上专业知识,但不对口的比例为34%,完全不对口的比例为8%.
备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A.完全对口
|
130
|
26%
|
B. 联系比较紧密,但不完全对口
|
170
|
34%
|
C. 偶尔用得上专业知识,但不对口
|
170
|
34%
|
D. 完全不对口
|
40
|
8%
|
合计
|
500
|
100%
|
四、薪酬
根据调查,我校毕业生收入处于2500——3500元的比例为46%,处于3500—5000元的比例为39%,我校大部分毕业生的工资处于2500—5000的水平。据《2013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显示,广东省2013年毕业生平均工资约为2652元/月,我校2013届绝大部分毕业生达到这一水平。
您目前的平均月收入总额在
备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A. 2500元以下
|
40
|
8%
|
B. 2500—3500元
|
230
|
46%
|
C. 3500—5000元
|
195
|
39%
|
D. 5000--8000元
|
23
|
4.5%
|
E. 8000元以上
|
12
|
2.5%
|
合计
|
500
|
100%
|
(注: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率、薪酬等数据均来源于我校对2013届毕业生及其所属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报告。此次调查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就业的2557个毕业生中选取550人,把其所属的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分布涵盖我校2013届9个系19个专业的毕业生,能较全面地反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第四部分:就业状况对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的反馈
为建立毕业生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我校从2010年起每年开展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谈话走访为辅的方式,对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已经形成2010、2011、2012、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2012年起开始增加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形成2012、2013年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为我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学校在招生计划安排、专业设置、学科调整、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
一、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为了解我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我校对2013届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进行满意度及相关分析。此次调查主要采用我校自编的调查问卷,对2013届的本科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就业的2557个毕业生中选取550人,把其所属的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分布涵盖我校13届9个系19个专业的毕业生,能较全面地反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此次调查发出用人单位作答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15份,取其中500份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用人单位认可我校本科毕业生,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满意度达94%。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的满意度统计表
备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非常满意
|
190
|
38%
|
满意
|
280
|
56%
|
一般
|
30
|
6%
|
不满意
|
0
|
0
|
合计
|
500
|
100%
|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的满意度统计图
从以上图表可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非常满意为38%,满意为56%,满意度合计94%,这说明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评价均比较高。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工作责任、组织纪律等均得到认可。请参看表4。
表4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评价统计表
评价
项目
|
好
|
较好
|
一般
|
满意度
|
政治素养
|
65 %
|
32%
|
3%
|
97%
|
道德品质
|
70%
|
29%
|
1%
|
99%
|
奉献精神
|
59%
|
36%
|
5%
|
95%
|
工作责任
|
68%
|
26%
|
6%
|
94%
|
组织纪律
|
68%
|
31%
|
1%
|
99%
|
(三)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综合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总体比较高。总的来说,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满意度不高,这提示我校需要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请参看表5。
表5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工作能力评价统计表
评价
项目
|
好
|
较好
|
一般
|
满意度
|
专业技术能力
|
63%
|
32%
|
5%
|
95%
|
综合实践能力
|
60%
|
32%
|
8%
|
92%
|
沟通表达能力
|
61%
|
33%
|
6%
|
94%
|
人际协调能力
|
68%
|
28%
|
4%
|
96%
|
学习新知识能力
|
55%
|
40%
|
5%
|
95%
|
计算机应用能力
|
46%
|
47%
|
7%
|
93%
|
外语应用能力
|
28%
|
50%
|
22%
|
78%
|
二、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对我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我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2013届的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就业的2557个毕业生中选取550人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分布涵盖我校13届9个系19个专业的毕业生,能较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对我校教学的评价。
此次调查发出用人单位作答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15份,取其中500份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我校教学中的师资、教学、制度建设、教学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我校的教学效果也较为认可。
(一)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过程的评价:
|
满意
|
比较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原因)
|
师资环节
|
专业水平
|
48.5%
|
45.1%
|
6.4%
|
0
|
为人师表
|
38.6%
|
42.1%
|
20.3%
|
0
|
职业道德
|
47.6%
|
48.5%
|
4.9%
|
0
|
责任心
|
46.5%
|
39.7%
|
13.8%
|
0
|
师生关系
|
52.2%
|
36.8%
|
11%
|
0
|
外教评价
|
48.2%
|
31.8%
|
20%
|
0
|
|
教学环节
|
专业设置
|
39.8%
|
41.5%
|
18.7%
|
0
|
开设课程
|
41.5%
|
37.8%
|
20.7%
|
0
|
教学效果
|
46.2%
|
37.9%
|
15.9%
|
0
|
社会实践
|
47.8%
|
36.9%
|
16.3%
|
0
|
校内实践
|
42.5%
|
37.9%
|
18.6%
|
1%
|
知识时效
|
36.5%
|
47.6%
|
14.5%
|
1.4%
|
作业批改
|
41.9%
|
43.5%
|
12.6%
|
2%
|
课外辅导
|
40.5%
|
38.6%
|
17.5%
|
3.4%
|
第二课堂
|
42.5%
|
39.2%
|
15.8%
|
2.5%
|
素质教育
|
39.8%
|
50.6%
|
8.6%
|
1%
|
|
制度建设
|
考勤制度
|
37.8%
|
45.5%
|
10.2%
|
6.5%
|
教学督查
|
43.3%
|
37.8%
|
15.7%
|
3.2%
|
学生座谈
|
38.9%
|
43.7%
|
16.2%
|
1.2%
|
考试纪律
|
44.5%
|
39.7%
|
13.8%
|
2%
|
学风建设
|
50%
|
36.8%
|
11%
|
2.2%
|
|
教学服务
|
教材选用
|
40.5%
|
37.8%
|
20.7%
|
1%
|
教室设备
|
46.3%
|
36.9%
|
14.8%
|
2%
|
实验室设备
|
46.6%
|
35.8%
|
16.3%
|
1.3%
|
学术讲座
|
41.5%
|
37.8%
|
17.5%
|
3.2%
|
选课服务
|
35.5%
|
46.6%
|
14.0%
|
3.9%
|
(二)毕业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问题:您认为学校的教学能否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备选项
|
百分比
|
A. 能够,在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
43.40%
|
B. 基本能够,工作中能用上一些
|
38.80%
|
C. 实用性不强,学与用脱节
|
8.80%
|
D. 不能,只是为教而教
|
9%
|
合计
|
100%
|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2013届应届毕业生共计3914人,我校以这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的方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50份,回收510份,回收率约为92%。其中有效问卷500份,进行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分为5部分内容: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相关活动开展、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信息提供。
主要统计结果如下:
1、学生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满意度评价
评价内容
|
基本满意
|
比较满意
|
完全满意
|
满意度
|
对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
|
50.8%
|
30.6%
|
9%
|
90.4%
|
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
|
39.2%
|
37.6%
|
15.2%
|
92%
|
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服务态度
|
37%
|
37.8%
|
16.2%
|
91%
|
在就业指导中心办理相关手续的综合感受
|
40.4%
|
39.4%
|
11.2%
|
91%
|
2、学生对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满意度评价
评价内容
|
基本满意
|
比较满意
|
完全满意
|
满意度
|
大学就业指导课
|
43%
|
40%
|
8%%
|
91%
|
师资水平
|
44%
|
28.5%
|
19.5%
|
92%
|
授课内容
|
43%
|
40%
|
8%
|
91%
|
3、就业指导相关活动开展
评价内容
|
基本满意
|
比较满意
|
完全满意
|
满意度
|
就业指导相关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
42%
|
42%
|
8%
|
92%
|
就业指导相关活动的效果
|
38 %
|
38%
|
16%
|
92%
|
4、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评价内容
|
基本满意
|
比较满意
|
完全满意
|
满意度
|
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专业素质
|
30%
|
49%
|
12%
|
91%
|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工作情况
|
33%
|
37%
|
22%
|
92%
|
5、就业信息提供
评价内容
|
基本满意
|
比较满意
|
完全满意
|
满意度
|
招聘信息的发布
|
44.5%
|
36.6%
|
11%
|
92.1%
|
校园宣讲会的举办时机
|
41%
|
38%
|
12 %
|
91%
|
校园宣讲会引进的企业质量
|
38%
|
38%
|
15.6%
|
91.6%
|
就业政策的宣讲
|
31%
|
43%
|
18%
|
92%
|
学校就业网的建设
|
43%
|
33.6%
|
15.4%
|
92
|
您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
41%
|
33%
|
17%
|
91%
|
第五部分:总结与措施
一、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总结
总体来说,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初次就业率高。我校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前列。
2、薪酬达到最低标准。毕业生的实际薪酬大部分处于2500—5000元的幅度,达到《2013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公布的广东毕业生就业薪酬2652元/月的水平。
3、就业层次符合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毕业生在中小型企业就业,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就业比例不高,另外,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的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4、专业同就业职位对口率不高。我校毕业生大多数从事与专业相关,但联系不紧密的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一)调整部分专业设置,适合市场需求
目前,我校经济学、管理学为主,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我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并不完全相符,部分学生的就业甚至与专业不相关。我校必须加强对每一个专业的就业市场评估,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更加合理的专业布局。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要逐步改革或者淘汰。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
目前,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到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不高。我校应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鼓励毕业生参加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加强同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中公教育等机构的合作,为我院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基础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三)毕业生创业起步困难,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毕业生创业经验不足,且在资金、技术、管理等层面存在很多欠缺,且目前社会对于毕业生创业的保障机制和联动措施尚未完善,这些客观因素制约毕业生顺利创业。当前全国全省范围内,相关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在不断地探索毕业生创业创新方面的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将密切地关注国家对创业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和帮扶,指引毕业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四)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打消企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
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不能平等对待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简历筛选环节和面试环节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偏见。部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招聘时存在学校歧视现象,拒绝接收民办高校毕业生,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的局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应积极联系各方的力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促使一些企业改变在招聘过程中的学校歧视,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五)珠三角地区就业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转变
生源地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毕业生在我校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地区的毕业生部分选择留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尤其集中于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目前,珠三角地区由于省外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我校应贯彻“三个重点三个注意”的就业指导方针,关注粤西粤北生源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导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